Syst. Nat. ed. 10, 2:1079. 1759.
≡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. Encycl. 2:104. 1786;广州植物志 233. 1956;海南植物志 2:64. 1965.
一年生草本,高0.3-1m。茎下部通常木质化,分枝多,斜升或披散,红褐色,一侧密被白色长硬毛,另一侧无毛。托叶条形,长5-6mm,先端渐狭,具细长的芒,仅边缘疏被短硬毛,宿存;叶柄长0.5-2.5cm,上面密被长硬毛;叶片纸质,卵形或披针形,长2.5-8.5cm,宽1-5cm,两面疏被长硬毛,掌状脉5-7条,基部圆,边缘有锯齿,基部的一对锯齿顶端有延长呈细线形的附属物,先端急尖。花单朵或数朵排成聚伞花序,腋生、腋外生或与叶对生;苞片和小苞片与托叶近同形,但较短小,宿存;花序梗与花梗均甚短,长不及1mm,无毛;萼片5,条形,长约5mm,外面近无毛,紫红色,先端内弯呈舟状,顶端有一短芒;花瓣5,黄色,倒披针形,长5-5.5mm;雄蕊20-28枚,长3-3.5mm;子房圆柱形,疏被短柔毛,有棱,3-5室,花柱棒状,柱头5齿裂。蒴果圆柱形,长2-2.5cm,直径约5mm,无毛,有6条纵棱,棱上均有翅,或其中3-4棱有翅,在顶部每2棱合生并延长成一外弯的角,角顶2分叉,成熟时3-5瓣裂。花期:6-7月。果期:8-10月。
产地:葵涌(王国栋等 6508)、东湖公园(深圳考察队 1733)、盐田(深圳考察队2082),本市各地普遍有分布。生于旷野、村旁及海边草丛中,海拔50-100m。
分布:浙江、江苏、台湾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和云南。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不丹、尼泊尔、孟加拉国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、非洲热带和中美洲。